第一百一回 秦王灭周迁九鼎 廉颇败燕杀二将--东周列国志.

  话说郑安平以兵降魏,应侯范睢是个荐主,法当从坐,于是席藁待罪。秦曰:“任安平者,本出寡人之意,与丞相无干。”再三抚慰,仍令复职。群臣纷纷议论,秦恐范睢心上不安,乃下令国中曰:“郑安平有罪,族灭勿论,如有再言其事者,即时斩首!”国人乃不敢复言。

  秦赐范睢食物,比常有加,应侯甚不过意,欲说秦灭周称帝,以此媚之。于是使张唐为大将伐韩,欲先取阳城,以通三川之路。

  再说楚考烈闻信陵君大破秦军,春申君黄歇无功,班师而还,叹曰:“平原‘合纵'之谋,非妄言也,寡人恨不得信陵君为将,岂忧秦人哉!”

  春申君有惭色,进曰:“向者‘合纵'之议,大为长;今秦兵新挫,其气已夺,大诚发使约会列国,并力攻秦;更说周奉以为主,挟天子以声诛讨,五伯之功,不足道矣。”

  楚大喜,即遣使如周,以伐秦之谋告赧。赧已闻秦欲通三川,意在伐周,今日伐秦,正合著《兵法》“先发制人”之语,如何不从?楚乃与五国定纵约,刻期大举。

  时周赧一向微弱,虽居天子之位,徒守空名,不能号令,韩、赵分周地为二,以雒邑之河南城为西周,以巩附成周为东周,使两周公治之。赧自成周迁于城,依西周公以居,拱手而已。

  至是,欲发兵攻秦,命西周公签丁为伍,仅得五六千人,尚不能给车马之费,于是访国中有钱富民,借贷以为军资,与之立券,约以班师之日,将所得卤获,出息偿还。

  西周公自将其众,屯于伊阙,以待诸侯之兵。

  时韩方被兵,自顾不暇;赵初解围,余畏未息;齐与秦和好,不愿同事;惟燕将乐闲,楚将景阳二枝兵先到,俱列营观望。

  秦闻各国人心不一,无进取之意,益发兵助张唐攻下阳城,别遣将军嬴樛,耀兵十万于函谷关之外。燕、楚之兵约屯三月有余,见他兵不集,军心懈怠,遂各班师。

  西周公亦引兵归,赧出兵一番,徒费无益。富民俱执券索偿,日攒聚宫门,哗声直达内寝,赧惭愧,无以应之,乃避于高台之上,后人因名其台曰:“避债台”。

  却说秦闻燕,楚兵散,即命嬴樛与张唐合兵,取路阳城,以攻西周。赧兵粮两缺,不能守御,欲奔三晋,西周公进曰:“昔太史儋言:‘周、秦五百岁而合,有伯者出。'今其时矣。秦有混一之势,三晋不日亦为秦有,不可以再辱,不如捧土自归,犹不失宋、杞之封也!”赧无计可施,乃率群臣子侄,哭于文武之庙。

  三日,捧其所存舆图,亲诣秦军投献,愿束身归咸阳。

  嬴樛受其献,共三十六城,户三万。

  西周所属地已尽,惟东周仅存,嬴樛先使张唐护送赧君臣子孙入秦奏捷,自引军入雒阳城,经略地界。

  赧谒见秦,顿首谢罪。秦意怜之,以梁城封赧,降为周公,比于附庸。原日西周公降为家臣,东周公贬爵为君,是为东周君。

  赧年老,往来周、秦不胜劳苦,既至梁城,不逾月病死。

  秦命除其国,又命嬴樛发雒阳丁壮,毁周宗庙,运其祭器,并要搬运九鼎,安放咸阳。周民不愿役秦者,皆逃奔巩城,依东周君以居,亦见人心之不肯忘周矣。

  将迁鼎之前一日,居民闻鼎中有哭泣之声,及运至泗水,一鼎忽从舟中飞沉于水底,嬴樛使人没水求之,不见有鼎,但见苍龙一条,鳞鬣怒张,顷刻波涛顿作,舟人恐惧,不敢触之。

  嬴樛是夜梦周武坐于太庙,召樛至,责之曰:“汝何得迁吾重器,毁吾宗庙!”命左右鞭其背三百,嬴樛梦觉,即患背疽,扶病归秦,将八鼎献上秦,并奏明其状。秦查阅所失之鼎,正豫州之鼎也,秦叹曰:“地皆入秦,鼎独不附寡人乎?”欲多发卒徒,更往取之,嬴樛谏曰:“此神物有灵,不可复取。”秦乃止。嬴樛竟以疽死。

  秦以八鼎及祭器,陈列于秦太庙之中,效祀上帝于雍州,布告列国,俱要朝贡称贺,不来宾者伐之。韩桓惠首先入朝,稽首称臣;齐、楚、燕、赵皆遣国相入贺;独魏国使者,尚未见到。

  秦命河东守稽引兵袭魏,稽素与魏通,私受金钱,遂泄其事,魏惧,遣使谢罪,亦使太子增为质于秦,委国听令,自此六国,俱宾服于秦。时秦昭襄之五十二年也。

  秦究通魏之事,召稽诛之,范睢益不自安。

  一日,秦临朝叹息。范睢进曰:“臣闻‘主忧则臣辱,主辱则臣死。'今大临朝而叹,由臣等不职之故,不能为大分忧,臣敢请罪。”

  秦曰:“夫物不素具,不可以应卒。今武安君诛死,而郑安平背叛,外多强敌,而内无良将,寡人是以忧也!”范睢且惭且惧,不敢对而出。

  时有燕人蔡泽者,博学善辩,自负甚高,乘敞车游说诸侯,无所遇。至大梁,遇善相者唐举,问曰:“吾闻先生曾相赵国李兑,言:‘百日之内,持国秉政。'果有之乎?”

  唐举曰:“然。”

  蔡泽曰:“如仆者,先生以为何如?”

  唐举熟视而笑,谓曰:“先生鼻如蝎虫,肩高于项,魋颜蹙眉,两膝挛曲,吾闻‘圣人不相。'殆先生乎?”

  蔡泽知唐举戏之,乃曰:“富贵吾所自有,吾所不知者寿耳。”

  唐举曰:“先生之寿,从今以往者四十三年。”

  蔡泽笑曰:“吾饭梁啮肥,乘车跃马,怀黄金之印,结紫绶于腰,揖让人主之前者,四十三年足矣,尚何求乎?”及再游韩、赵不得意。返魏,于郊外遇盗,釜甑皆为夺去,无以为炊,息于树下,复遇唐举。举戏曰:“先生尚未富贵耶?”

  蔡泽曰:“方且觅之。”

  唐举曰:“先生金水之骨,当发于西。今秦丞相应侯,用郑安平、稽皆得重罪,应侯惭惧之甚,必急于卸担。先生何不一往,而困守于此?”

  蔡泽曰:“道远难至,奈何?”

  唐举解囊中,出数金赠之。

  蔡泽得其资助,遂西入咸阳。谓旅邸主人曰:“汝饭必白粱,肉必甘肥,俟吾为丞相时,当厚酬汝。”

  主人曰:“客何人,乃望作丞相耶?”

  泽曰:“吾姓蔡名泽,乃天下雄辩有智之士,特来求见秦。秦若一见我,必然悦我之说,逐应侯而以吾代之,相印立可悬于腰下也。”主人笑其狂,为人述之。

  应侯门客闻其语,述于范睢。范睢曰:“五帝三代之事,百家之说,吾莫不闻,众口之辩,遇我而屈,彼蔡泽者,恶能说秦而夺吾相印乎?”乃使人往旅邸召蔡泽。

  主人谓泽曰:“客祸至矣。客宣言欲代应侯为相,今应府相召,先生若往,必遭大辱。”蔡泽笑曰:“吾见应侯,彼必以相印让我,不须见秦也。”

  主人曰:“客太狂,勿累我。”

  蔡泽布衣蹑屩,往见范睢。

  睢踞坐以待之。蔡泽长揖不拜。范睢亦不命坐,厉声诘之曰:“外边宣言,欲代我为相者是汝耶?”

  蔡泽端立于旁曰:“正是。”

  范睢曰:“汝有何辞说,可以夺我爵位?”

  蔡泽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四时之序,成功者退,将来者进。君今日可以退矣!”

  范睢曰:“吾不自退,谁能退之?”

  蔡泽曰:“夫人生百体坚强,手足便利,聪明圣智,行道施德于天下,岂非世所敬慕为贤豪者与?”

  范睢应曰:“然。”

  蔡泽又曰:“既已得志于天下,而安乐寿考终其天年,簪缨世禄传之子孙,世世不替,与天地相终始,岂非世所谓吉祥善事者与?”

  范睢曰:“然。”

  蔡泽曰:“若夫秦有商君,楚有吴起,越有大夫种,功成而身不得其死,君亦以为可愿否?”

  范睢心中暗想:“此人谈及利害,渐渐相逼,若说不愿,就堕其说术之中了。”乃佯应之曰:“有何不可愿也。夫公孙鞅事孝公,尽公无私,定法以治国中,为秦将,拓地千里;吴起事楚悼,废贵戚以养战士,南平吴、越,北却三晋;大夫种事越,能转弱为强,并吞劲吴,为其君报会稽之怨。虽不得其死,然大丈夫杀身成仁,视死如归,功在当时,名垂后世,何不可愿之有哉?”

  此时范睢虽然嘴硬,却也不安于坐,起立而听之。蔡泽对曰:“主圣臣贤,国之福也;父慈子孝,家之福也。为孝子者,谁不愿得慈父?为贤臣者,谁不愿得明君?比干忠而殷亡,申生孝而国乱,身虽恶死,而无济于君父?何也,其君父非明且慈也。商君、吴起、大夫种亦不幸而死耳,岂求死以成后世之名哉?夫比干剖而微子去,召忽戮而管仲生。微子、管仲之名,何至出比干、召忽之下乎?故大丈夫处世,身名俱全者,上也;名可传而身死者,其次也;惟名辱而身全,斯为下耳。”

  这段话说得范睢胸中爽快,不觉离席,移步下堂,口中称:“善。”

  蔡泽又曰:“君以商君、吴起、大夫种杀身成仁为可愿也,然孰与闳夭之事文、周公之辅成乎?”

  范睢曰:“商君等弗如也。”

  蔡泽曰:“然则今之信任忠良,惇厚故旧,视秦孝公、楚悼奚若?”

  范睢沉吟少顷,曰:“未知何如。”

  蔡泽曰:“君自量功在国家,算无失策,孰与商君、吴起、大夫种?”

  范睢又曰:“吾弗如。”

  蔡泽曰:“今之亲信功臣,既不能有过于秦孝公、楚悼、越勾践,而君之功绩,又不若商君、吴起、大夫种,然而君之禄位过盛,私家之富倍于三子,如是而不思急流勇退,为自全计,彼三子者,且不能免祸,而况于君乎?夫翠鹄犀象,其处势非不远于死,而竟以死者,惑于饵也。苏秦、智伯之智,非不足以自庇,而竟以死者,惑于贪利不止也。君以匹夫徒步知遇秦,位为上相,富贵已极,怨已雠而德已报矣,犹然贪恋势利,进而不退,窃恐苏秦、智伯之祸,在所不免。语云:‘日中必移,月满必亏。'君何不以此时归相印,择贤者而荐之?所荐者贤,而荐贤之人益重,君名为辞荣,实则卸担。于是乎寻川岩之乐,享乔松之寿,子孙世世长为应侯,孰与据轻重之势,而蹈不可知之祸哉?”

  范睢曰:“先生自谓雄辩有智,今果然也,睢敢不受命。”于是乃延之上坐,待以客礼,遂留于宾馆,设酒食款待。

  次日入朝,奏秦曰:“客新有从山东来者,曰蔡泽,其人有伯之才,通时达变,足以寄秦国之政,臣所见之人甚众,更无其匹,臣万不及也,臣不敢蔽贤,谨荐之于大。”

  秦召蔡泽见于便殿,问以兼并六国之计,蔡泽从容条对,深合秦之意,即日拜为客卿,范睢因谢病,请归相印,秦不准,睢遂称病笃不起。秦乃拜蔡泽为丞相,以代范睢,封刚成君,睢老于应。

  话分两头,却说燕自昭复国,在位三十三年,传位于惠;惠在位七年,传于武成;武成在位十四年,传于孝;孝在位三年,传于燕喜;喜即位,立其子丹为太子。燕喜之四年,秦昭襄之五十六年也。

  是岁,赵平原君赵胜卒,以廉颇为相国,封信平君。燕喜以赵国接壤,使其相国栗腹往吊平原君之丧,因以五百金为赵酒资,约为兄弟。

  栗腹冀赵厚贿,赵如常礼相待,栗腹意不怿,归报燕曰:“赵自长平之败,壮者皆死,其孤尚幼,且相国新丧,廉颇已老,若出其不意,分兵伐之,赵可灭也。”燕惑其言,召昌国君乐闲问之,闲对曰:“赵东邻燕,西接秦境,南错韩、魏,北连胡貊,四野之地,其民习兵,不可轻伐。”

  燕曰:“吾以三倍之众而伐一,何如?”

  乐闲曰:“未可。”

  燕曰:“以五倍伐一,何如?”

  乐闲不应。燕怒曰:“汝以父坟墓在赵,不欲攻赵?”

  乐闲曰:“如不信,臣请试之。”

  群臣阿燕之意,皆曰:“天下焉有五而不能胜一者?”

  大夫将渠独切谏曰:“且勿言众寡,而先言曲直,方与赵交欢,以五百金为赵寿,使者还报,而即攻之,不信不义,师必无功。”

  燕不以为然,使栗腹为大将,乐乘佐之,率兵十万攻鄗;使庆秦为副将,乐闲佐之,率兵十万攻代;燕亲率兵十万为中军,在后接应。

  方欲升车,将渠手揽绶,垂泪言曰:“即伐赵,愿大勿亲往,恐震惊左右。”燕怒,以足蹴将渠,渠即抱足而泣曰:“臣之留大者,忠心也,若不听,燕祸至矣!”燕愈怒,命囚将渠于狱,俟凯旋日杀之。

  三军分路而进,旌旗蔽野,杀气腾空,满望踏平赵土,大拓燕疆。赵闻燕兵将至,集群臣问计,相国廉颇进曰:“燕谓我丧败之余,士伍不充,若大赉国中,使民十五岁以上者,悉持兵佐战,军声一振,燕气自夺。栗腹喜功,原无将略;庆秦无名小子,乐闲、乐乘以昌国君之故,往来燕、赵,不为尽力。燕军可立破也!”乃荐雁门李牧,其才可将。

  赵用廉颇为大将,引兵五万,迎栗腹于鄗;用李牧为副将,引兵五万,迎庆秦于代。

  却说廉颇兵至房子城,知栗腹在鄗,乃尽匿其丁壮于铁山,但以老弱列营。

  栗腹探知,喜曰:“吾固知赵卒不堪战也!”乃率众急攻鄗城,鄗城人知救兵已至,坚守十五日不下,廉颇率大军赴之,先出疲卒数千人挑战,栗腹留乐乘攻城,亲自出阵,只一合,赵军不能抵当,大败而走,栗腹指麾将士,追逐赵军,约六七里,伏兵齐起,当先一员大将,驰车而出,大叫:“廉颇在此!来将早早受缚!”栗腹大怒,挥刀迎敌,廉颇手段高强,所领俱是选的精卒,一可当百,不数合燕军大败,廉颇生擒栗腹,乐乘闻主将被擒,解围欲走,廉颇使人招之,乐乘遂奔赵军。

  恰好李牧救代得胜,斩了庆秦,遣人报捷。

  乐闲率余众保于清凉山,廉颇使乐乘为书招闲,闲亦降赵,燕喜知两路兵俱败没,遂连夜奔回中都。

  廉颇长驱直入,筑长围以困之,燕遣使乞和,乐闲谓廉颇曰:“本倡伐赵之谋者,栗腹也。大夫将渠有先几之明,苦谏不听,被羁在狱,若欲许和,必须要燕以将渠为相国,使他送款方可。”廉颇从其说,燕出于无奈,即召将渠于狱中,授相印,将渠辞曰:“臣不幸言而中,岂可幸国之败以为利哉?”

  燕曰:“寡人不听卿言,自取辱败,今将求成于赵,非卿不可。”将渠乃受相印。

  谓燕曰:“乐乘、乐闲虽身投于赵,然其先世有大功于燕,大宜归其妻子,使其不忘燕德,则和议可速成矣。”燕从之。将渠乃如赵军,为燕谢罪,并送还乐闲、乐乘家属。

  廉颇许和,因斩栗腹之首,并庆秦之尸,归之于燕,即日班师还赵。

  赵封乐乘为武襄君,乐闲仍称昌国君如故。以李牧为代郡守。

  时剧辛为燕守蓟州,燕以剧辛素与乐毅同事昭,使为书以招二乐。乐乘、乐闲以燕不听忠言,竟留于赵。将渠虽为燕相,不出燕之意,未及半载,托病辞印,燕遂用剧辛代之,此段话且搁过一边。

  再说秦昭襄在位五十六年,年近七十,至秋得病而薨,太子安国君柱立,是为孝文,立赵女为后,子楚为太子。韩闻秦之丧,首先服衰绖入吊,视丧事,如臣子之礼,诸侯皆遣将相大臣来会葬。孝文除丧之三日,大宴群臣,席散回宫而死。国人皆疑客卿吕不韦欲子楚速立为,乃重贿左右,置毒药于酒中,秦中毒而死,然心惮不韦,无敢言者。

  于是不韦同群臣奉子楚嗣位,是为庄襄,奉华阳夫人为太后,立赵姬为后,子赵政为太子,去赵字单名政。蔡泽知庄襄深德吕不韦,欲以为相,乃托病以相印让之,不韦遂为丞相,封文信侯,食河南雒阳十万户。不韦慕孟尝、信陵、平原、春申之名,耻其不如,亦设馆招致宾客,凡三千余人。

  再说东周君闻秦连丧二,国中多事,乃遣宾客往说诸国,欲“合纵”以伐秦。

  丞相吕不韦言于庄襄曰:“西周已灭,而东周一线若存,自谓文武之子孙,欲以鼓动天下,不如尽灭之,以绝人望。”秦即用不韦为大将,率兵十万伐东周,执其君以归,尽收巩城等七邑。

  周自武己酉受命,终于东周君壬子,历三十七,共八百七十三年,而祀绝于秦,有歌诀为证:

  周武成康昭穆共,懿孝夷厉宣幽终,
  以上盛周十二主,二百五十二年逢。
  东迁平桓庄釐惠,襄顷匡定简灵继,
  景悼敬元贞定哀,思考威烈安烈序。
  显子慎靓赧亡,东周廿六凑成双,
  系出喾子后稷弃,太季文昌。
  首尾三十有八主,八百七十年零四,
  卜年卜世数过之,宗社灵长古无二。

  秦乘灭周之盛,复遣蒙骜袭韩,拔成皋,荥阳,置三川郡,地界直逼大梁矣。秦曰:“寡人昔质于赵,几为赵所杀,此仇不可不报!”乃再遣蒙骜攻赵,取榆次等三十七城,置太原郡,遂南定上党,因攻魏高都不拔,秦复遣龁将兵五万助战,魏兵屡败。

  如姬言于魏曰:“秦所以急攻魏者,欺魏也;所以欺魏者,以信陵君不在也;信陵君贤名闻于天下,能得诸侯之力。大若使人卑辞厚币,召之于赵,使其‘合纵'列国,并力御秦,虽有蒙骜等百辈,何敢正眼视魏哉?”

  魏势在危急,不得已从其计,遣颜恩为使,持相印,益以黄金彩币,往赵迎信陵君。遗以书,略曰:

  公子昔不忍赵国之危,今乃忍魏国之危乎?魏急矣,寡人举国引领以待公子之归也,公子幸勿计寡人之过。

  信陵君虽居赵国,宾客探信,往来不绝,闻魏将遣使迎己,恨曰:“魏弃我于赵,十年于兹矣。今事急而召我,非中心念我也!”乃悬书于门下:“有敢为魏通使者死!”宾客皆相戒,莫敢劝其归者,颜恩至魏半月,不得见公子。魏复遣使者催促,音信不绝,颜恩欲求门下客为言,俱辞不敢通,欲候信陵君出外,于路上邀之;信陵君为回避魏使,竟不出门,颜恩无可奈何。毕竟信陵君肯归魏否?且看下回分解。

最近查询记录

本节查询“王” 本节查询“字” 本节查询“亲自” 本节查询“死于” 本节查询“盛” 本节查询“屈” 本节查询“铁” 本节查询“道” 本节查询“贫” 本节查询“雾” 本节查询“大” 本节查询“为之” 本节查询“仰” 本节查询“问” 本节查询“劳” 本节查询“很可能” 本节查询“音” 本节查询“空” 本节查询“然” 本节查询“圣” 本节查询“须” 本节查询“第二” 本节查询“国” 本节查询“鄙” 本节查询“好死” 本节查询“春秋” 本节查询“雅” 本节查询“拜” 本节查询“金” 本节查询“文” 本节查询“主宰” 本节查询“轻” 本节查询“第一” 本节查询“传” 本节查询“蒙” 本节查询“虽然” 本节查询“亡” 本节查询“楼” 本节查询“存” 本节查询“舍” 本节查询“'” 本节查询“不祥” 本节查询“温” 本节查询“阁” 本节查询“洪” 本节查询“门” 本节查询“来处” 本节查询“娘” 本节查询“菜” 本节查询“有地” 本节查询“令” 本节查询“体面” 本节查询“知之” 本节查询“鸡” 本节查询“敢” 本节查询“祥” 本节查询“有情” 本节查询“田” 本节查询“名” 本节查询“何” 本节查询“有相” 本节查询“技” 本节查询“俗语” 本节查询“枝” 本节查询“刑” 本节查询“不就” 本节查询“宝” 本节查询“不为” 本节查询“春江” 本节查询“吾闻” 本节查询“良” 本节查询“不可思议” 本节查询“然其” 本节查询“芳” 本节查询“不离” 本节查询“有方” 本节查询“还可以” 本节查询“殿” 本节查询“女儿”

反义词

近义词

词组

谜语

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