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名著
中国文学
外国名著
影视作品
水浒传
道德经
易经
礼记
老子他说
学习字词典
我的日志
字号++
字号--
通典
关键词
排除词组
西游记
红楼梦
三国演义
水浒传
通典
查询
4回 而均,均则欺陵之路塞,亲则斗讼
之心
弭。既牧之於邑,故井一为邻,邻
4回 淮、海,朝运匡复之算,人怀思本
之心
,经略之图,日不暇给。是以宁人
6回 可存,而特放绵麻之调,以悦天下
之心
。此所谓悦之不以道,愚臣所以未
6回 亦应周其一岁之用。使天下知二圣
之心
,爱人惜法,如此则高祖之轨中兴
11回 其人,赡穷乏以成私威,积而逆节
之心
作。今纵人於权利,罢盐铁以资强
13回 与此。此农夫所以常困,有不劝耕
之心
,而令籴至於甚贵者也。是故善平
13回 经用之数,使下之人,知上有忧恤
之心
,取非获已,自然乐其输矣。古之
17回 (言易可倾危。)小失意则有离叛
之心
。前山阳亡徒苏令等纵横,吏士临
17回 让有胜己者。夫推让之风息,争竞
之心
生。孔子曰,上兴让则下不争也。
17回 之,受罪退者稍多,大臣有不自固
之心
。夫贤才不进,贵臣日疏,此有国
18回 ,酬於得贤。赏罚之令行,则请谒
之心
绝;退让之义著,则贪竞之路塞矣
18回 不在外郡,如此则智能之士,欲利
之心
,日夜营营,安肯复出为刺史、县
18回 士林鲜体国之论,其弊一也。又人
之心
智,盖有涯分,而九流七略,书籍
22回 使家识孝慈,人知廉耻,杜其利欲
之心
,载以清絜之化,自然家肥国富,
34回 二千石轻贱,吏人慢易,则有离叛
之心
。前山阳亡徒纵横,吏士临难,莫
36回 今小吏俸率不足,常有忧父母妻子
之心
,虽欲洁身为廉,其势不能。请以
44回 际之始。故易曰:'复,其见天地
之心
乎!'即冬至卦象也。一岁之内,
49回 ,继之以烛,虽有强力之容,肃敬
之心
,皆倦怠也。子路为宰,与祭,室
49回 “原夫作主之礼,本以依神,孝子
之心
,非主莫展。今铭旌纪柩,设重凭
49回 ,鬼神无形,因尸以节醉饱,孝子
之心
也。夏氏立尸而卒祭。(夏礼,尸
50回 子感而思亲,故奉荐味,以申孝敬
之心
,慎终追远之意。故
50回 ”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
之心
;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
50回 设殷祭者,因天道之成,以申孝敬
之心
,用尽事终之礼。禘祫二礼,俱是
51回 也。臣又思之,永閟瘗园,则臣子
之心
有所不安;权虚正位,则太祖之尊
52回 祝辞以告疑,则远庙不迁矣。凭灵
之心
,加崇於尊,此孝子之情也。'”
53回 欲神知其动静。孝子事亲,尽敬爱
之心
也。(谢承
53回 ,天子事亡事存之意也。以帝圣孝
之心
,亲服三年,久在园陵,初兴此仪
53回 ,仰察几筵,下顾群臣,悲切
之心
,必不可堪。'邕见太傅胡广曰:
68回 上遵王典尊祖之制,俯顺圣旨敬承
之心
。"
69回 志,或不可夺,纵见裁抑者,孝子
之心
,何得忍而不言?纯未尝告诚,非
69回 俱忘,岂自尊崇,然后为法?圣人
之心
,主於慈孝,父子君臣之际,长幼
77回 春秋传曰"先人有夺人
之心
"。及表,自第二前至
80回 其君父,必居之以正,所以尽孝敬
之心
。今太极殿,古之路寝,梓宫宜在
80回 以服玄黄黼黻哉!虽於神明,哀素
之心
已不称矣。辄除鼓吹吉驾卤簿。&
80回 quot;朕欲一如遗诏,但臣子
之心
,不忍顿为俭素。如欲称朕崇厚之
81回 灾,而吏徭事,使不得葬,伤孝子
之心
。自今诸有大父母、父母丧者,勿
81回 下至众。陛下察愚款,以慰皇太后
之心
。"又诏:"
81回 陵告终,百礼咸毕,愿陛下愍亿兆
之心
,抑恩割哀,遵奉终制。谨依前式
81回 事立,可特为齐縗三月,以申追仰
之心
。"有司奏:&quo
82回 冠,以素弁。君子临丧,必有哀素
之心
,是以去玄冠,代之以素。是以汉
82回 葬不食肉,比卒哭不举乐',恻隐
之心
未忍行吉事故也。被
84回 不复得见。不直言死称丧者,孝子
之心
不忍言也。"
84回 名行。)复,尽爱之道也,有祷祠
之心
焉。(复谓招魂。且分祷五祀,庶
84回 冠,以素弁。君子临丧,必有哀素
之心
,是以去玄冠,代之以素。汉中兴
86回 存之,谓之髦,所以顺父母,幼小
之心
也。至此尸柩不见,丧无饰,可去
86回 略也。)奠以素器,以生者有哀素
之心
也。(哀素,哀痛无饰也。凡物无
86回 ,岂知神之所飨,亦以主人有齐敬
之心
也。(哀则以素,敬则以饰,礼由
88回 曰绖。绖之言实也,明孝子有忠实
之心
,故为制此服焉。首绖象缁布冠之
89回 陛下毁顿,率土臣妾岂无攀慕遂服
之心
,实以国制不可而逾。天王之丧,
89回 释除於上,藩国
之心
,独遂於下,甚不可安。复以秦王
90回 存出母之制,顾复之慕,何伸孝子
之心
。其出嫁之母,宜终服三年。&q
90回 盖谓配父之义,恩与母同,故孝子
之心
不敢殊也。传云继母何以如母,明
91回 ,无由施於尊,当因敬宗以致尊祖
之心
。")为旧君,旧君之
91回 子为父同。以进登天朝,绝无旧君
之心
,废反服之礼,非所以敦风崇教。
94回 即尊之渐也。逾年称公者,缘人臣
之心
,不可一日无君也。缘终始之义,
94回 有二君,故逾年即位,所以继人臣
之心
也。三年然后受爵者,缘孝子之恩
94回 也。既殡而即继体之位者,缘人臣
之心
不可一日无君也。故先君不可得见
100回 赴,为位敛发,成踊袭绖,割孝子
之心
,以终君之命,谓之礼也。往闻丧
100回 况於君臣之义乎!而亶等敢怀雠君
之心
,公肆夷狄之行。"(
101回 存,异於馀服。计月为数,屈追慕
之心
,以远为近。日既馀分,月非正朔
102回 告终。自尔之后,沈哀在心,故谓
之心
丧。外无节文,故服祭并阙也。晦
104回 不与常同,便令人非,恐负其孝慕
之心
,宜详极尽同异之论。"
104回 丧,皆招魂而葬。吾以为出於鄙陋
之心
,委巷之礼,非圣人之制,而为愚
141回 哀不可顿除之,故为之渐以安孝子
之心
。禫一月者,终二十七月之数。)
142回 平戎,戎既平,子爱百姓,有和乐
之心
。啴谓乐心,发谓喜心,言天下既
142回 之於士庶,未曾去其乐,而无非僻
之心
也。及周道衰微,音失其序,乱代
148回 足继之以烛,虽有强力之容,肃敬
之心
,皆倦怠矣。有司跛(彼义反)倚
151回 骑畜肥逸而令行:如此则士蓄必死
之心
,将怀擒敌之计,此当固而待之,
151回 足貌。翕翕者,不真也。其上失卒
之心
,少气之意。徐言入入者,与之言
152回 ,天下歌之。解围之后,而无忿怒
之心
。夫圣人以天下为度者也,不以私
152回 修德信,以怀柔初附,慨然有吞吴
之心
。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
152回 所定荆、郢,宜弘宽大,以慰远近
之心
。降而籍之,恐非救焚拯溺之义,
153回 ,访曰:"先人有夺人
之心
,善谋也。"使将军李
156回 ,无远斗意,又忸於得志,有轻我
之心
。乘此击之,何往不克。贼虽造桥
156回 uot;藩军少甲而恃水,有懈怠
之心
,击之必克。宜亟击之。&quo
156回 山上。时密新得志於化及,有轻充
之心
,不设壁垒。充夜遣二百馀骑潜入
160回 其境内之地,士卒意不专,有溃散
之心
,故曰散地。)入人之地而不深者
160回 ,为士卒倡。当此之时,将军有死
之心
,而士卒无生之志,闻若言,莫不
160回 进,还如向法。将士股栗,有必死
之心
,由是战无不胜,时称名将。
161回 可以恶胜,走不能脱,恐其有降人
之心
者。)过则从。(陷之甚过,则计
161回 示其虚,欲使战守不固,而有去留
之心
。若敌临危据险,强救在表,当坚
163回 为备也。)军志曰:'先人有夺人
之心
。'薄之可也。”(夺敌战心。先
163回 兵要之。姚苌谏曰:“鲜卑有思归
之心
,宜驱令出关,不可遏也。”叡弗
164回 则为他族之母。无辜受戮,伤孝子
之心
。且男既不得罪於他族,而女独婴
165回 备之细事,皆求之作本名。告讯为
之心
舌,捕系为之手足,断狱为之定罪
167回 制为禄位,以劝其从;(劝其从教
之心
也。)严断刑罚,以威其淫。(淫
168回 ,不在原赦之例。'且怜既怀酖毒
之心
,母在犹宜阖门投畀,况今已死,
170回 应生之伍,更入死条。嫉恶虽臣子
之心
,好生乃圣人之德。今赦而复罪,
170回 已发觉者,咸赦除之,是启其改过
之心
,通其自新之路。何容赦前未发觉
171回 止,比干死争,纣曰:“吾闻圣人
之心
有七窍。”剖而观之。诸侯皆叛。
175回 秸难赡,又无百二之固,虑启奸凶
之心
,岂得舍安而就危,弃大而从小也
188回 后蛮、蜑见者辄大号哭,自此狼戾
之心
辍矣。信州旧理白帝,腾更於蜀先
188回 自知罪成,狂犯守尉。(言起狂勃
之心
而杀守尉。)远藏温暑毒草之地,
188回 之术。今姚府置官,既无安边静寇
之心
,又无葛亮且纵且擒之术。唯知诡
190回 在后故也。其土人所以推锋无反顾
之心
者,为臣属於汉故也。若弃其境域
190回 寓关右之县。发屋伐树,塞其恋土
之心
;燔破赀积,以防顾还之思。於是
190回 义,下为盛代永久之规。纵有猾夏
之心
,风尘之警,则远绝中国,隔阂山
192回 ,皆罪过徙补边屯。而蛮夷怀鸟兽
之心
,难养易败。今君性严急,水清无
192回 校尉者,宣威布德,以系诸国内向
之心
,以疑匈奴觊觎之情,而无费财耗
195回 之也。)不顺,行者深怨,有背叛
之心
。凡民守战至死而不降北者,以计
195回 。陛下不救,则边民绝望而有降敌
之心
;救之,少发则不足,多发,远县
195回 不息,而人遗怨,此秦之所以失人
之心
、霣社稷也。(霣音殒。)夫地广
196回 逋逃之臣,是贪一夫之得而失一国
之心
。不如勿受,以昭日月之信,抑诈
196回 未易可轻也。今单于归义,怀款诚
之心
,欲离其庭,陈见於前,此乃上世
196回 )归怨於汉,因以自绝,终无北面
之心
,威之不可,谕之不能,焉得不为
197回 ,岁终大计,其利实多。高车豺狼
之心
,何可专信?假令称臣,止可外加
198回 今天实丧之,穷来归我,本非慕义
之心
。因其归命,分其种落,俘之兖、
199回 ,犹须斩之,何用守备,生其思归
之心
。”其后常元楷为朔方总管,始筑
201回 所习,而乐其所生,是以无窥中国
之心
者,为生不在汉故也。岂有心不乐
201回 则华夏之情荡;纤丽外散,则戎羯
之心
生。华夏情荡,出兵之源也;戎羯
最近查询记录
在《通典》查询“之心”
在《通典》查询“鄙”
在《通典》查询“大”
在《通典》查询“圣”
在《通典》查询“楼”
在《通典》查询“问”
在《通典》查询“正坐”
在《通典》查询“良”
在《通典》查询“温”
在《通典》查询“王”
在《通典》查询“拜”
在《通典》查询“字”
在《通典》查询“刑”
在《通典》查询“而得”
在《通典》查询“空”
在《通典》查询“名”
在《通典》查询“蒙”
在《通典》查询“春秋”
在《通典》查询“音”
在《通典》查询“很可能”
在《通典》查询“知之”
在《通典》查询“须”
在《通典》查询“敝”
在《通典》查询“洪”
在《通典》查询“贫”
在《通典》查询“劳”
在《通典》查询“死于”
在《通典》查询“亲自”
在《通典》查询“屈”
在《通典》查询“有情”
在《通典》查询“女儿”
在《通典》查询“雅”
在《通典》查询“道”
在《通典》查询“然”
在《通典》查询“铁”
在《通典》查询“轻”
在《通典》查询“雾”
在《通典》查询“枝”
在《通典》查询“国”
在《通典》查询“菜”
在《通典》查询“阁”
在《通典》查询“宝”
在《通典》查询“芳”
在《通典》查询“二三”
在《通典》查询“广大”
在《通典》查询“盛”
在《通典》查询“为之”
在《通典》查询“文”
在《通典》查询“来自”
在《通典》查询“何”
在《通典》查询“体面”
在《通典》查询“传”
在《通典》查询“亡”
在《通典》查询“娘”
在《通典》查询“仰”
在《通典》查询“敢”
在《通典》查询“不为”
在《通典》查询“门”
在《通典》查询“之门”
在《通典》查询“公欲”
在《通典》查询“第二”
在《通典》查询“第一”
在《通典》查询“令”
在《通典》查询“技”
在《通典》查询“存”
在《通典》查询“有方”
在《通典》查询“一本书”
在《通典》查询“田”
在《通典》查询“不祥”
在《通典》查询“祥”
在《通典》查询“天地”
在《通典》查询“吾闻”
在《通典》查询“董卓”
反义词
近义词
词组
谜语
造句